新闻中心
五金坚持科技创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大国保持发展活力、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关键所在。去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新的生产力理论为指导,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当前,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发展所需、大势所趋,亟待加大力度推进产业数字金融发展,通过数字化手段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壮大。
一方面,金融通过资金融通满足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实现资金的跨期优化配置,发挥乘数效应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通过价值发现、信息公开等手段,鼓励创新,倒逼企业提高经营效率;提供多种价格管理工具作为实体经济风险管理渠道。另一方面,实体经济发展为金融提供广阔市场和发展机遇,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升级和创新;为金融监管和机构合规经营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基础和检验标准。实体经济与金融行业发展的良性循环,有利于促进金融守正创新,更好维护经济社会稳定。
产业数字金融指以产业互联网为依托,以数据为重要生产要素,在产业政策指导下,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数字技术,为特定产业提供保险保障、数字化投融资、支付结算、财务管理、租赁信托等综合金融服务,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新金融业态。
第一,产业数字金融借助数字技术,能深入触达产业融资场景、精准洞察产业融资痛点、优化风控模型,提高融资效率,打破传统金融对抵押的依赖。
第二,产业数字金融可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助力科技成果转化,加速科技型企业成长,推动产业升级,实现金融对科技创新的精准赋能。
第三,产业数字金融是提高产业链协同效率的有效手段。产业数字金融既能提高产业链中资金周转速度,还能将专业的财务咨询、市场分析、融资租赁等服务共享给上下游中小企业,发挥辐射效应带动产业链协同共进。
第四,产业数字金融可以与政府部门合作,设置一站式、场景化的政务服务窗口,优化营商环境。产业数字金融还可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分析产业运行状况并提示相关风险,为产业政策提供参考。
一是完善产业数字金融发展规划与合规治理。完善产业数字金融发展的路径规划,引导金融机构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全省发展需求。扩大试点金融链长制,与产业链长制衔接,依托产业链延伸金融链,利用金融链完善产业链,使金融服务与各地产业发展需求联系更紧密。加强产业数字金融的合规治理,明确数据产权保护,完善产业数字金融领域的法律法规,保障金融安全和企业权益。制定产业数字金融业务的准入门槛和风险管理规则,建立产业数字金融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完善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风险阻隔机制。
二是激发产业数字金融市场活力,拓宽产业数字金融市场空间。政府端可提升产业数字金融的市场透明度和规范性,打造良好的市场生态与竞争秩序。围绕广东省的重点产业,如集成电路、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打造一批产业数字金融示范项目,总结优秀经验,鼓励全省推广。金融机构可依据各地发展机遇与比较优势,打造科创产业数字金融、绿色产业数字金融、跨境产业数字金融、乡村产业数字金融等特色模式,实现差异化市场竞争。金融机构可积极与金融科技公司、产业龙头企业、公共数据平台合作,完善产业数字金融生态圈,丰富产业数字金融供给,扩大金融服务覆盖范围,提升服务质量。金融机构还可创新“金融顾问制”、数字资产证券化等新模式,为产业链量身提供专业的财务分析、风险管理、融资策略等综合性服务,提升产业竞争力。
三是推动数字技术普及应用,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使更多企业有能力进入产业数字金融生态。鼓励金融机构和创新科技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重点支持生成式人工智能、区块链、大语言模型、数字孪生等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推动产业数字金融技术创新。推动产业数字金融平台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对接,实现产业数据与金融数据的互联互通,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的金融服务。在产业聚集区建设数字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吸引数字化相关企业进驻。建立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整合数字化服务商、技术专家、培训机构等资源,为不同行业中小企业提供合适的数字化转型方案、工业APP、技术咨询等服务。用好数字化转型税收优惠政策与专项政府基金等,提高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鼓励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重视数字技术的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培养更多的数字化人才,提高从业者数字素养。建立健全的数字技术安全管理体系,提高数字技术的安全性和可信度,保障产业数字金融信息安全。
(作者曾燕系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中山大学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广东保险学术委员会委员;任诗婷系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博士研究生)
基于AI大模型及领域数据资源,构建基于PC端和手机端应用的科特派数字人“小科”,为用户提供随时在线小时全天候资源对接,全方位服务于北京城市科技创新与管理。
新时代以来,我国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力推动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新年伊始,DeepSeek成为“热词”,其在各领域的应用也引发思考和讨论。在科研领域,人工智能驱动科学研究的新科研范式随之到来,对构建开放创新生态提出了更急迫的要求。
从个性化的珠宝饰品到复杂的航空零部件,3D打印展现出了巨大的创造力和应用潜力。然而,科技的探索永无止境,一种比3D打印更具突破性的技术——4D打印,正悄然兴起。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更是经济财富、社会财富。
2025年,空天院合成孔径雷达科研团队将继续研制8颗“女娲星座”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届时“女娲星座”20颗在轨雷达卫星将实现全球组网运行,对地观测能力将大幅提升。
这并不是一辆普通的复古电车,而是一部使用了16K全息数字技术、AI技术与四轴动感震动系统的数字电车。
通过打造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经济圈,让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得以兼顾,天目山保护区的实践,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也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春节期间,全国科技馆以“科技温暖中国年”为主题,为公众献上一系列融知识性、趣味性和人文关怀于一体的科普惠民活动。
2月6日晚,“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我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因病在武汉逝世,享年99岁。
气动外形优化是航空设计中的核心技术,可以提升燃油效率、降低阻力,提高飞行器性能。该几何引擎无需庞大的数据集或繁琐的超参数调整,大幅降低了开展气动优化的复杂度和成本。
最近,原子能院自主研发的两步法650毫米直径冷坩埚玻璃固化工程样机,完成90天连续运行试验,收获约52吨玻璃固化体,高放射性废物(以下简称“高放废物”)可被“封印”其中。
记者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截至目前,全国已建成3万余家基础级智能工厂、1200余家先进级智能工厂、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取得初步成效。
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对于经济安全平稳运行至关重要。智能制造能够优化供需匹配过程、提高供需契合程度、赋能供需深度协同,通过影响企业的协调成本和生产成本产生“扩链”效应和“稳链”效应,推动供给来源多元化、供需关系稳固化,有助于缓解外部不确定性对供应链的冲击,进而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
市场监管总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国共有45.17万家智能机器人产业企业,注册资本共计64445.57亿元,企业数量较2020年底增长206.73%,较2023年底增长19.39%,呈稳健上扬态势。
基于对生成型人工智能与史学研究关系的充分实践和思考,笔者认为,这项性的技术既非“潘多拉的盒子”,也不是万能宝箱。人工智能在史学研究中的应用存在不可避免的局限性,需要靠学者克服并化剑为犁。
图为2月8日,影迷在成都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哪吒形象雕塑前合影。当哪吒脚踏粒子幻化的风火轮掠过水墨渲染的蜀中山水,观众看到的不仅是一部电影的进化史,更是一个文明古国以科技赋能传统文化展现出的魅力。
同新能源汽车一样,未来低空经济主力场景——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与无人机等的规模化推广应用,离不开高性能动力电池。燕绍九表示,下一步,研究中心将持续推动石墨烯锂电池材料的开发和工程化应用,为低空经济蓬勃发展贡献力量。以产业数字金融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