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保险业将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五金2024年,在国内外经济复杂多变的形势下,保险业依然展现出强大的韧性与潜力。这一年,行业不仅在保费收入上呈现出稳健上扬的良好态势,还在政策引导与市场环境推动下,向着高质量发展目标阔步迈进。
回顾过去一年,金融监管总局以落实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为主要目标,相继出台多项保险监管政策,进一步完善保险行业监管制度体系,持续推动我国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保险业新“国十条”的出台,为行业指明了化解风险、服务民生和实体经济以及高质量发展的未来路径。同时,“报行合一”政策的实施,有效规范了市场秩序,保护了消费者权益,促使保险公司走上精细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此外,监管部门还通过下调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建立了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为行业的稳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一系列监管政策的引导下,人身险方面,2024年,受预定利率进一步调整的预期影响,市场对寿险产品需求得到持续释放,三季度以来,人身险原保险保费收入增速进一步提升。人身险行业内部进行结构调整,加大对养老险、健康险、普惠保险等多元供给的投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保险保障和财富管理需求。随着“报行合一”政策的深入实施,险企银保渠道的价值贡献持续提升,强化了佣金费用管控,实现了降本增效。财产险方面,车险业务收入虽然受到新车销量影响有所下滑,但财险险种结构持续优化,综合成本率显著改善,短期健康险、农业保险等非车险险种的保费收入仍保持较快增长,为行业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在投资端,尽管面临利率下行和优质资产稀缺的挑战,但得益于资本市场回暖和会计准则调整,保险行业资金运用余额保持增长,综合投资收益率水平较上年同期提升明显。此外,2024年,险资举牌次数创近4年新高,多家外资企业通过股权收购、增资等方式加码中国保险市场。
然而,仍需认识到,保险业发展依然面临一些困难。比如,在低利率市场环境和优质资产稀缺的背景下,险企资产配置压力较大,可能存在资产收益率与负债成本倒挂的问题,险企需要在偿付能力充足率、投资收益目标等多重因素之间寻求平衡。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加强和线上化操作的普及,传统险企分支机构面临较大运营压力,需要加大力度进行结构优化和降本增效。此外,民众的保障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和升级,这意味着保险公司要投入更多资源和资金去进行产品创新,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和服务体验。
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明确部署2025年各项经济工作任务。保险业需找准自身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定位和作用,更好地发挥保险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
展望2025年,保险负债端有望从量变走向质变,主旨仍在于降低负债端成本,优化产品结构,推进产品转型升级。保险机构应着重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年金,开发适应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新产品和专属产品,并继续丰富与银发经济相适应的保险产品、服务和保险资金支持方式。扩大保险服务区域、领域和群体,更好满足农民、城镇低收入者等群体保险需求,优化新业态、新市民等保险保障供给。注重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优势,培育真正的耐心资本,推动资金、资本、资产良性循环;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为资本市场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此外,保险公司要加强风险防控,实现从“被动遵循监管”向“主动合规治理”的转变,完善公司治理,提升经营稳定性。
2025年已至,保险业将在爬坡过坎中全面深化改革,从优化结构、创新产品、提升服务等多方面发力,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平稳有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扫一扫关注我们